最近在教一個國中妹妹英文,於是想起了被英文荼毒的那段過往。潛水貓認為英文無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難學的第二外語,至今仍深信不疑!
今天我就在要這解釋英文何以為世上超難學的語言。
學一個語言的兩大重點就是:一、理解文法;二、把字彙背起來。而英文在文法及字彙方面都藏著無數陷阱。
學一個語言的兩大重點就是:一、理解文法;二、把字彙背起來。而英文在文法及字彙方面都藏著無數陷阱。
首先,英文的文法沒有明確系統。基本上英文的文法可以說是雜亂無章,而且作用不明。我們就名詞、動詞、助動詞這三個詞性來探討。
<名詞>名詞中有性、數、格的分類:
「性」就是可以將名詞歸納成兩個種類(陰性、陽性)或三個種類(陰性、陽性、中性),這些分類會影響到鄰近的動詞、形容詞的變化。這種文法上在英文中以不存在,但仍存在於其他歐洲語言中。
「數」通常是區別此名詞的數量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時所做的變化。名詞做了數的變化之後會影響鄰近之動詞和形容詞的變化。這個部份,在英文中還存在著,但是形容詞則不需變化。
「格」是為了區別一個名詞在一個句子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而做的變化。在英文中有「主格」、「受格」及「所有格」。主格就像是一個句子中的主人,是句中主要動詞的發動者;受詞就像是客人,是主要動詞的接受者;所有格可能類似於身上的配件,可以構成其他名詞的修飾。然而,除了所有格之外,另外兩個格的形式只殘存在代名詞上,一般的名詞在英文中並沒有主格和受格之分。說穿了代名詞的主受格之分已經沒有實質意義,當初學者在學習時只會造成認知上的混亂而已。(註:一個名詞在語詞形態上有了主受格之分,則可以讓此名詞在一個句子中不需要被固定某個特定的語順上。)
<動詞>光就簡單式來看,英文動詞需要跟著主詞的人稱及單複數變化,作用應該是在於即使主詞和動詞之間插入了修飾語,也不易被混淆。譬如說,西班牙文的動詞簡單式就有六種不同變化,分別是對應到第一人稱單數、第二人稱單數、第三人稱單數、第一人稱複數、第二人稱複數、第三人稱複數,每一種變化都不一樣,動詞是第幾人稱單複數,光看動詞就一目了然。然而英文中的動詞變化已經被極度簡化,拿現今保留變化最多的be動詞來說,就可窺知英文動詞簡化程度:

其實,這些是有原因的。英文是一個變動中的語言,他正在從一種語言模式變化成另一種語言模式(曲折語 → 孤立語),也正是從歐洲的語言模式逐漸趨近中文的語言模式。所以英文像是陸行鯨逐漸演變成鯨魚,原本在陸地上行走的強壯後肢,久而久之就退化成短小無用的後肢,雖然沒有作用,但牠仍保留著牠曾是陸地上哺乳動物的證據。
所以,沒有接觸過其他外語,一開始就學習英文的話,很容易讓學習者在文法上感到錯亂。
<待續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