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18.2008

天籟共鳴箱 [關於語言與歌聲]

大家好,我是好久不見的潛水貓。

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比較輕鬆的話題。最近法文佳人Rhea四處詢問有沒有人要跟她一起去聽李聖傑的演唱會,甚至為此推銷了一支李聖傑的MV<靠近>給潛水貓欣賞。連貓咪都感到耳熟的中文歌,那就一定是滿紅的歌啦。但是,聽完之後,讓我更深刻的體認到一件事——潛水貓不愛年輕一代台灣人唱的中文歌。

提到<靠近>,很巧的是加拿大的美聲女歌手Sarah McLachlan(莎拉克勞克蘭)最近出了一張精選+新歌專輯,也叫<靠近>。這張專輯廣告最近在緯來日本台正打得火熱。

當我聽到電視喇叭傳出她的歌聲時,我整個人都震懾住了。那種共鳴般的聲音迴盪,她簡直就像上帝親手精工打造的天籟樂器。於是,我發現我還是喜歡英文歌。

過去潛水貓也提過關於每個語言都有其「發音重心」,台灣人說的中文是放在舌尖一帶的(與大陸的京片子不同);英文與俄文約在舌中;日文在舌根(韓文可能差不多);西班牙文幾乎要到喉嚨裡。因此,理所當然的當台灣人唱中文歌時,就算學過歌唱發聲技巧,也難以避免將其發音重心落在舌尖。舌尖是最接近出口的地方,以此處為發音重心很難有共鳴,其聲傾向於高而拔尖,有一種虛薄感,不美、不渾厚。若我們反過來看日文或西班牙文的歌,就可以比較出發音重心放在舌頭深處時,其聲是低沈有力的。

潛水貓現在懷疑,是不是只有將發音重心放在舌中,才能得到最大的共鳴空間,而有機會讓其歌聲臻至完美。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李玖哲能唱出這麼美的中文歌。下次各位要到KTV唱歌時,不妨試著將發音重心盡量放在舌中看看,說不定會意外的發現自己就是下一個歌唱天王或天后!

關於「發音重心」,或許潛水貓應該擇日寫一篇深度探討的文章吧!

3.27.2008

孩子們,別氣餒 II [英文何以為世上超難學之語言--字彙篇]

大家好,我是潛水貓。

孩子們,別氣餒,我終於回來告訴大家關於英文之所以難學的第二個重大秘密了!

了解了文法的困難點之後,我要提的是習得英文字彙的困境。字彙的困境可以分為兩部份,第一個是發音,第二個是字彙的數量。

學過英文在去學其他歐洲語系語言的人,入門應該都會得到一個心得:其他語言的發音怎麼這麼有規律?只要看到拼音就唸得出來了!是的,這原本正應該是拼音文字系統的精隨!然而在英文中勉強說有個"自然發音法",當你背誦著它冗長且難記的規則,到一半時可能就會放棄此法回來用土法煉鋼,一個字一個字去記它的發音。如果用的是一般的音標,就會發現要累積好幾年扎實的功力,才能漸漸抓到如何發音的竅門。光是這一點就用掉我們大腦外語學習區一半以上的容量了吧!接著大腦就會因記憶體不足而當機停擺。

為什麼會這樣?其實,這都牽涉到了第二個部份字彙量的問題。
現代英文的字彙數量據說是中文的二到三倍之多。這當然不是英國人愛作怪,喜歡整外國來學英文的人。在莎士比亞誕生時,英文的字彙量只有現在的五分之一。

說到這裡,我想問問看大家學習英文時有沒有發現英文單字一個很奇怪的現象?譬如說:中文「書」和「圖書館」這兩個詞,我們看到「圖書館」就可以知道這一定是一個跟「書」有關的地方。但是英文的圖書館 "library" 卻只有不經意提到書 "book" 的一個字首 "B" 而已,為什麼 "library" 不是麵包館,不是男孩館?若說是牙套館還更像。 "water(水)" 和 "aquarium(水族館)" 也是一樣。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「草」和「草地」,為何一個叫 "grass",一個又要叫 "lawn"?如果還想深究,草皮又變成 "sod" 或 "turf" ,在我背單字的時候實在很想大叫:你們到底是想怎麼樣?

不論是多出中文一到二倍的字彙量,或者無法聯想的字彙,或者一開始所提到不按牌理出牌的發音,其實都源自於同一件事:英文大量的使用了所謂的「外來語」。像library和aquarium都是來自於拉丁語。拉丁語系下的西班牙語中,書叫做 "libro" ,水叫做 "aqua" ,這下子就豁然開朗了吧!拉丁語和希臘語是英文中的兩大「外來語」,如果拿起一部標注了語源的字典來查,會發現其語源為「英國古語」的詞只是一小部份。

大量引用外語,最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造成字彙量暴增。然後我們會注意到的就是出現很多無法推測其意的單字,只要看看中文的外來語,例如:「沙發」、「夾克」等就可以知道。接下來就是造成拼字與發音的紊亂,像是中文的「起司」或「芝士」,其實很多人平常是用「氣死」或「緝私」的音吧!

關於這個學習上無解的一點,在下的建議是可以學一個英文以外的歐洲語言,至少會發現英文那些混亂的字彙其實是稍微有跡可循的。
所以說,孩子們,別氣餒,感到英文這麼難學不是你們的錯!雖然眼前豎立的是一座高牆,只要你們抽絲剝繭,就會發現混沌之中也有理論的。孩子們,加油吧!在英文學習的路上,潛水貓永遠與各位同在!